你的位置:首页> JHSB电缆在水泵房的防护固定方案
发布时间:2025.11.20 浏览次数:
广东金联宇电缆实业有限公司
摘要:针对JHSB电缆在水泵房面临的振动、水流冲击及意外拖拽等复杂工况,本文基于“多点固定、柔性缓冲、应力释放”核心原则,提出分区域防护方案。从核心固定原则到具体区域实施措施,明确拉力分散、方向适配及应力集中规避要求,确保电缆在水下、水面过渡、陆地及控制柜端的稳定运行,有效防止接头松动与护套损伤,为水泵房电缆安全防护提供可落地的技术指引。 关键词:JHSB电缆;水泵房;多点固定;柔性缓冲;应力释放
一、引言
JHSB电缆常用于水泵房等潮湿、振动场景,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水泵系统的供电安全。水泵房环境中的机械振动、水流冲击及意外拖拽易导致电缆接头松动、护套磨损甚至断裂,因此需制定针对性的防护固定方案,以保障电缆长期可靠运行。
二、核心固定原则
为实现JHSB电缆在水泵房的可靠防护,需遵循以下三大核心原则:
1.
拉力分散原则:单个固定点承重不得超过电缆允许拉力的30%(例如10mm²电缆允许拉力为150N,单点固定承重应≤45N),避免局部过载导致电缆损伤。
2.
方向适配原则:固定方向须与电缆实际受力方向保持一致,防止因方向偏差产生额外剪切力,影响固定效果及电缆结构完整性。
3.
避免应力集中原则:在电缆转弯、接头等关键部位预留5-10mm活动余量,通过柔性设计释放局部应力,防止应力集中引发护套开裂或接头松动。
三、分区域固定方案
根据水泵房不同区域的工况特点,制定差异化固定方案,确保各区域电缆均得到充分防护。
(一)水下固定(水泵至水面)
水下区域需应对水流冲击及水泵振动,固定方案兼顾紧固与防磨:
1.
近泵端固定:在泵壳出线口10-15cm处,采用内衬橡胶的不锈钢U型卡箍(M8螺栓,扭矩控制在15-20N·m)进行紧固。橡胶内衬可缓冲振动,不锈钢材质保障防水防腐性能。
2.
中段辅助固定:若电缆长度超过1.5m,在距出线口1m处增设尼龙扎带(拉力≥500N)进行辅助固定,允许电缆有≤15°的摆动空间,避免过度约束导致应力集中。
3.
防磨保护:所有接触点套≥10cm的PTFE(聚四氟乙烯)保护套,利用PTFE的高耐磨性及低摩擦系数特性,有效抵御水流冲刷及机械摩擦。
(二)水面过渡段
水面过渡段需平衡固定与柔性需求,应对水位波动及振动传递:
1.
缓冲设计:设置“Ω型”缓冲环,直径≥30cm,同时电缆预留20%长度余量,为水位波动及振动提供缓冲空间。
2.
浮动固定:采用“双点浮动固定”方式,利用弧形不锈钢支架(内贴橡胶垫)限制电缆横向摆动,同时允许纵向滑动(阻力≤10N),避免振动通过固定点直接传递。
3.
防水密封:穿池壁时使用316不锈钢防水格兰头,确保密封圈压缩量达到30%,保障水密性,防止渗水导致电缆绝缘性能下降。
(三)陆地敷设段
陆地段需兼顾敷设方式及环境防护:
1.
架空敷设:优先选择架空方式,将电缆敷设于不锈钢桥架(高度≥2.2m),每1.5m用扎带固定,确保电缆稳定且便于后期维护。
2.
地面敷设:若需地面敷设,必须穿φ50mm镀锌钢管(埋深≥50mm),每2m设置一个固定点,钢管及固定点共同承担电缆重量及外部应力。
3.
防护与弯曲要求:管口加装防护圈,防止电缆进出时磨损;转弯处弯曲半径≥8倍电缆外径,且在转弯两侧50cm处增设固定点,避免转弯部位受力过大。
(四)控制柜进线端
控制柜端是电缆受力及防护的关键部位,需强化应力释放与连接可靠性:
1.
应力保护:在控制柜进线口30cm处安装氯丁橡胶材质的应力保护套(长度≥15cm),吸收电缆外部振动及应力,防止应力传递至接头。
2.
端部固定:柜内距端子10-15cm处采用可调固定座压紧电缆,确保固定牢固且可根据电缆外径灵活调整。
3.
接头工艺:端子采用冷压接工艺,压接后进行热缩密封处理,确保接头拉脱力≥200N,保障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及密封性。
四、实施要点与注意事项
1.
材料选择:固定件(如卡箍、支架、扎带)需选用耐腐蚀、耐老化的材质(如不锈钢、尼龙),防护套(如PTFE、氯丁橡胶)需满足防水、防磨要求。
2.
安装规范:严格按照扭矩、距离等参数要求进行安装,避免因安装偏差导致防护效果下降;固定过程中避免损伤电缆护套。
3.
定期检查:投入使用后,定期检查各固定点是否松动、防护套是否磨损,及时维护更换,确保防护方案长期有效。
4.
环境适配:若水泵房存在特殊工况(如强酸碱环境、极高振动频率),需在上述方案基础上,进一步强化防护措施(如增加固定点密度、选用更高等级防护材料)。
本文共分
1
页
最近资讯文章






